
“我希望,爸爸可以更爱我( wǒ)一些。”
在被问到有什么对( duì)父母想说但没说出口的( de)话的时候,倪虹洁的回应( yīng)破碎感拉满。即使冷眼对( duì)倪虹洁原生家庭的创伤( shāng)有所了解,但真的听到一( yī)位艺人在节目中袒露内( nèi)心最深的创伤和渴求时( shí),冷眼还是倍感触动。

为何( hé)这样一档流程和规则并( bìng)不复杂的访谈节目能让( ràng)每一位嘉宾完全卸下防( fáng)备?面对已经被“榨”过一遍( biàn)话题和流量的嘉宾,节目( mù)又如何在他们身上寻找( zhǎo)“二爆”的机会?
带着这些疑( yí)问,冷眼有幸约到节目制( zhì)片人赵文海,聊一聊《背后( hòu)》创作的方法论。

用“我懂你( nǐ)”打开嘉宾的内心世界
《背( bèi)后》的节目模式很简单,张( zhāng)泉灵担任对谈人,每期邀( yāo)请一位芒果爆款IP中的艺( yì)人展开对谈,其中不乏对( duì)尖锐话题的回应。
流量人( rén)物+争议话题,这个听上去( qù)十分“刺激”的内容组合,却( què)意外给了冷眼一种“温柔( róu)”的观感。
要知道,传统访谈( tán)节目中,提问者往往采用( yòng)进攻姿态,通过犀利的语( yǔ)言和追问,从嘉宾的话语( yǔ)中寻找漏洞,以此为突破( pò)口“撕开”嘉宾的伪装,最终( zhōng)利用扎心提问和怼人名( míng)场面出圈。

但《背后》创作路( lù)径则完全相反,节目以“温( wēn)柔”作为主基调,将所有故( gù)事娓娓道来。
“我们要把艺( yì)人当‘人’对待,而不是制造( zào)流量的工具,才能真正走( zǒu)入TA的内心。”这是专访一开( kāi)始,文海导演就触动到冷( lěng)眼的一句话。
“我们每天都( dōu)有很多社交,工作上的、场( chǎng)面上的、礼貌上的。但发自( zì)内心的理解和接纳却很( hěn)罕见。对于那些常年被流( liú)量和话题裹挟的艺人来( lái)说更是如此。
他们身边始( shǐ)终充斥着赞许和吹捧,真( zhēn)诚的交流反而非常稀有( yǒu)。如果有人能够透过娱乐( lè)化的包装,看到他们真实( shí)的自我,他们其实会特别( bié)珍惜和感动。”
而这,也构成( chéng)了《背后》底层逻辑: 要真的( de)做到“我懂你”,才能打开嘉( jiā)宾的内心。

就像团队第一( yī)次见到白举纲的时候,正( zhèng)好碰到小白《歌手》排名不( bù)佳,节目组很坚定地跟小( xiǎo)白说: 我们相信你下一期( qī)一定能反弹回来,因为你( nǐ)身上有一种韧劲,就像你( nǐ)的专辑《野草》一样,别人消( xiāo)灭不了你。 就这一句话,一( yī)下子打开了白举纲的话( huà)匣子,小白告诉节目组,“这( zhè)么多年过去了,终于有人( rén)懂我了!”

和访谈气质一同( tóng)转变的,还有访谈地点。
《背( bèi)后》放弃了常见的“会客厅( tīng)”模式,而选择让对谈人和( hé)节目组走进嘉宾的主场( chǎng)。文海导演将其称之为—— 主( zhǔ)客置换 。
“家” 是《背后》最常用( yòng)“主场”之一。它本来就是一( yī)个人安全感最强的地方( fāng),也最容易让嘉宾放下防( fáng)备。同时,在“家”这个场域中( zhōng),自然会带出参观、讲解,从( cóng)而引导嘉宾逐步打开自( zì)己的内心世界。
李艺彤的( de)采访就是在她家里开场( chǎng)的。她大大咧咧地穿着居( jū)家服,带着张泉灵从书架( jià)上的《发条橙》看到粉丝送( sòng)的粘土人,从东方小姐手( shǒu)办聊到只买不穿的洛裙( qún),话题也便顺着李艺彤的( de)爱好自然延展向她的成( chéng)长。
除了家以外, 节目组也( yě)会特意让嘉宾自己选择( zé)熟悉的地方当录制地点( diǎn) ,如李晟常去的烤肉店、叶( yè)童剧院隔壁的咖啡馆……正( zhèng)是通过这种走进日常生( shēng)活的形式,《背后》摆脱传统( tǒng)访谈节目刻板的流程设( shè)计和生硬的一问一答,变( biàn)成了对谈人和嘉宾的自( zì)然相处,最大程度帮嘉宾( bīn)拆除了镜头前心理防备( bèi)的墙。
在人文访谈中用好( hǎo)理性AI
在铺就理解和共情( qíng)之后,冷眼的担心则在于( yú), 一个访谈总不能永远“你( nǐ)好我好”,终究需要有尖锐( ruì)的提问和敏感的话题。
从( cóng)讲故事的角度来说,一期( qī)节目也总需要矛盾和冲( chōng)突。可谁来承担这些呢?
在( zài)这一点上, 冷眼在《背后》看( kàn)到了AI之于访谈节目最好( hǎo)的一次应用。
节目利用AI检( jiǎn)索资料的强大功能,通过( guò)检索网络上的媒体报道( dào)、网友评价,结合大数据对( duì)嘉宾进行提问。这些提问( wèn)代表了社会的某种情绪( xù),也不乏对嘉宾的种种争( zhēng)议。张泉灵一句:AI不懂人情( qíng)世故,铺垫了可能的“冒犯( fàn)”。

如此一来,很多争议话题( tí)便可就此展开,如李晟回( huí)忆如何面对《新还珠格格( gé)》带来的舆论风暴,白举纲( gāng)回应音乐被批评没有摇( yáo)滚内核,吴宣仪回应《乘风( fēng)》中练习室晕倒被批“作”等( děng)等。
而更巧妙的是, 节目特( tè)意将AI提问和阿维塔封闭( bì)车厢的场景进行了结合( hé),完美打造出了“真空空间( jiān)” 。在这个场景中,嘉宾完全( quán)脱离熟悉场域,在直击灵( líng)魂的提问面前审视自己( jǐ)的内心。
不可不说,这是难( nán)得的客户植入和节目组( zǔ)内容双赢的一大设计。
但( dàn)令冷眼也没想到的是,象( xiàng)征绝对理性的AI的出现,并( bìng)没有冲淡节目的人文性( xìng),反而更凸显了节目的人( rén)文情怀和精神内核。
当嘉( jiā)宾在车内面对AI“拷问”的时( shí)候,对谈人张泉灵反倒成( chéng)为了嘉宾的陪伴者或者( zhě)是感情依托。
这也构成了( le)AI角色的另一重功能, 让张( zhāng)泉灵可以短暂卸下“采访( fǎng)者”的标签,转而以“朋友”的( de)身份参与对话。
这样的身( shēn)份转变甚至让习惯传统( tǒng)“中立观察者”视角的张泉( quán)灵都有所动摇。
在倪虹洁( jié)一期录制的最后,张泉灵( líng)承认倪虹洁激发了她的( de)保护欲,即使很多东西她( tā)知道自己顺着线索一伸( shēn)手就能碰到,但她不舍得( dé)。她“朋友”的身份和记者的( de)职业素养做起了斗争。
而( ér)这种“不舍”也成就了这期( qī)节目最高光的一刻。当理( lǐ)性清醒被渐渐瓦解,我们( men)看到了倪虹洁的真诚拥( yōng)有的强大力量,更看到了( le)人与人之间流动的情绪( xù)和共情。
用访谈塑造时代( dài)精神的群像
在冷眼看来( lái),《背后》是一档在芒果生态( tài)下孕育出的“三赢”的节目( mù)。
对《背后》而言,邀请风口浪( làng)尖上的话题人物回应热( rè)点争议,让节目自带话题( tí)天然出圈。
对爆款IP而言,《背( bèi)后》能帮节目抓住流量的( de)长尾期,实现短期热点的( de)持续发酵,短平快的制作( zuò)周期还能同步宣发,塑造( zào)新的流量热点。
而对平台( tái)而言,则可以通过《背后》将( jiāng)自己创造的流量,完美承( chéng)接在自己的内容生态平( píng)台里。
但冷眼也有所好奇( qí)的是,依靠芒果爆款IP,手握( wò)大把话题嘉宾资源,节目( mù)组一定知道讲他们的「八( bā)卦故事」最吸睛,为什么还( hái)要绕开“八卦”,去深度挖掘( jué)一些看上去并不自带流( liú)量的内容?
面对这个问题( tí),文海导演给了我们一个( gè)反方向的思考:在自媒体( tǐ)和营销号盛行的当下,在( zài)deepseek都能生成八卦的当下,八( bā)卦其实并不稀缺,打开手( shǒu)机随手都是。 当下真正稀( xī)缺的,反而是能走进内心( xīn)的东西。
“这些东西少,不是( shì)因为观众不爱看,而是能( néng)提供这些内容的人很少( shǎo)。一方面,嘉宾不会轻易把( bǎ)内心抛出去给大家看,另( lìng)一方面,要把这些深层的( de)东西挖掘和展示出来也( yě)是一种很大的创作挑战( zhàn)。而越是拥有这样的顶尖( jiān)资源,越是要做差异化打( dǎ)法。”

冷眼曾经聊过,共情分( fēn)两种,一种是短链条、爆发( fā)式情感共情,例如人看到( dào)网络上的某个事件或现( xiàn)象的时候,会马上围绕对( duì)错、黑白进行大量的讨论( lùn)。
另一种是长链条的认知( zhī)共情,基于更多的理性认( rèn)知和判断,也因此会持续( xù)更久 。
在《背后》的场景下,这( zhè)些话题人物第一次“爆”,爆( bào)的是故事、冲突和流量。而( ér)想要第二次“再爆”,则必须( xū)依靠更深层的内核,即内( nèi)心深处的力量和情感。
《背( bèi)后》想要去追问的,其实是( shì)火爆表象背后的时代情( qíng)绪和共鸣。
也正因如此,冷( lěng)眼在《背后》中,感受到了一( yī)幅时代精神的群像。
这里( lǐ)有野草一般的生命力和( hé)纯粹的真挚,正如白举纲( gāng)的宣言:把迷雾拨开,我不( bù)一定会看到太阳,但一定( dìng)会看到星光,如果举起火( huǒ)把才能看见光,那我一定( dìng)是举起火把的那个人。

这( zhè)里有乐观和坦然,正如李( lǐ)晟聊到命运馈赠可能的( de)代价时,始终抱有信念:宇( yǔ)宙就是一个巨大的算法( fǎ),你信什么就会出现什么( me)。
这里有60多岁的叶童,活出( chū)了爽文大女主的人生:我( wǒ)对自己还有要求,还有动( dòng)力,因为人生就是来尝试( shì)的……

《背后》中,嘉宾的生命轨( guǐ)迹和人生选择超越话语( yǔ)和故事本身,成为了时代( dài)的样本,共同构建了一副( fù)坚韧、多元、不断向前涌动( dòng)的精神群像。
而这些艺人( rén)们折射出的温暖而坚毅( yì)的面貌,正是当下宝贵的( de)精神内核。
在对话最后,冷( lěng)眼和文海导演聊了聊他( tā)的团队。
文海导演告诉冷( lěng)眼,其实自己的团队成员( yuán)非常年轻,大多是95后,甚至( zhì)有98年的年轻导演已经能( néng)作为总导演独当一面。尽( jǐn)管团队只有十多人,迄今( jīn)为止创作的作品,从《初入( rù)职场的我们》《快乐的大人( rén)》,到如今的《背后》,都是口碑( bēi)流量双丰收,2023年更实现了( le)3部作品看影园平均分高达( dá)9+。
但文海导演没有和冷眼( yǎn)多聊过去的成就和经验( yàn),只是在强调,“现在媒体环( huán)境变化很快,到底破局的( de)思路在哪里,光靠想是想( xiǎng)不明白的,还得靠一个一( yī)个作品去做,从中找到一( yī)些积累。”
冷眼期待在《背后( hòu)》中,这种探索和脚踏实地( dì)的精神,能继续支撑这支( zhī)经验丰富且年轻化的团( tuán)队,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p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