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迎来了多只大熊( xióng)猫的回归,在这样的舆论( lùn)背景下,《熊猫计划》无疑是( shì)一部紧跟热点的产物。近( jìn)年来, 紧扣社会热点已成( chéng)为影视创作的一种趋势( shì)。 例如,在《孤注一掷》取得票( piào)房佳绩、缅北电诈话题引( yǐn)发广泛关注之后,市场上( shàng)陆续涌现出大量围绕诈( zhà)骗主题的影视作品。 对于( yú)大部分创作者来说,似乎( hū)离开了热点便难以博得( dé)观众的关注。 《熊猫计划》正( zhèng)是依托这一策略,最终收( shōu)获超过3亿元票房。
然而,这( zhè)部电影几乎缺乏实质性( xìng)的叙事结构。故事的核心( xīn)情节相当薄弱,讲的是一( yī)位身份不明的中东人执( zhí)意想要得到一只熊猫,不( bù)惜雇佣武装分子洗劫熊( xióng)猫研究中心。在一系列追( zhuī)逐与对抗后,正义一方取( qǔ)得胜利,并揭开反派的真( zhēn)实动机,他之所以策划这( zhè)场行动,是因为身患白血( xuè)病的女儿太爱熊猫,而这( zhè)个中东人又太爱女儿,一( yī)切都是因为爱,感天动地( dì)的大父爱!

这部电影属于( yú)那类仅从文本角度进行( xíng)剖析,只会让分析者自身( shēn)陷入更大的困惑,或感觉( jué)到智商受到了侮辱的作( zuò)品。 如此单薄的故事结构( gòu)几乎无从展开讨论,更难( nán)以从中提炼出任何值得( dé)探究的思想或新知,这方( fāng)面比导演上一部《哥,你好( hǎo)》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 yǐ),还是需要尝试从剧情之( zhī)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 zhè)部电影。
自2012年电影《少年派( pài)的奇幻漂流》上映以来,片( piàn)中高度拟真的老虎特效( xiào)不仅拓宽了观众对视效( xiào)技术的认知,也在业内赢( yíng)得了高度认可,最终斩获( huò)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jiǎng)。这部电影的成功引发了( le)一股“拟真动物”的潮流,推( tuī)动好莱坞在后续作品中( zhōng)广泛应用CG技术打造逼真( zhēn)的动物角色。2019年,这一趋势( shì)达到顶峰,如《狮子王》《猫》《小( xiǎo)飞象》等影片纷纷采用该( gāi)技术,但成效不一,口碑亦( yì)呈现两极化。
《熊猫计划》中( zhōng)的熊猫同样是CG技术的产( chǎn)物,这是客观现实条件之( zhī)下的必然结果。出于保护( hù)大熊猫及拍摄安全的考( kǎo)虑,演员无法直接接触真( zhēn)实熊猫,因此只能依赖数( shù)字技术构建动物形象。然( rán)而,如何在技术层面平衡( héng)“逼真度”与“观众接受度”始( shǐ)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 wèn)题。

CG效果下的熊猫在动作( zuò)表现上的确高度接近真( zhēn)实,但其实越追求真实,反( fǎn)而可能越显失真。现实世( shì)界中的光影变化、毛发纹( wén)理、肌肉运动都充满了难( nán)以精确模拟的随机性,而( ér) 通过CG,虽然能够通过复杂( zá)算法进行计算,将任何细( xì)节做到面面俱到,却难以( yǐ)完全还原这种自然的不( bù)确定性。 即便视觉细节足( zú)够丰富,观众仍可能在潜( qián)意识中察觉到“人为合成( chéng)”的痕迹,使其难以真正融( róng)入电影的现实语境。
此外( wài),影片在角色塑造上的问( wèn)题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割( gē)裂感。熊猫的表现与真人( rén)演员的风格明显脱节,在( zài)一群表演夸张、戏剧化的( de)角色中,它反而显得异常( cháng)冷静,甚至像是一个毫无( wú)互动感的静态符号,大部( bù)分时候都是自顾自地发( fā)呆睡觉装可爱。 熊猫的存( cún)在仅仅是推动情节展开( kāi)的道具或吉祥物,而非真( zhēn)正参与了故事的发展,缺( quē)乏叙事能动性。 如果将其( qí)换成任何其他珍稀动物( wù),如大象、白狮或北极熊,剧( jù)情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 yǐng)响,导致有种为了讲国宝( bǎo)而讲国宝的感觉。

动作喜( xǐ)剧演员与小品演员在表( biǎo)演模式上的差异,使得二( èr)者在同一部影片中可能( néng)产生明显的表演不兼容( róng)性。 成龙的表演风格依赖( lài)精准的身体控制,以肢体( tǐ)动作制造笑点,甚至可以( yǐ)在完全脱离台词的情况( kuàng)下,依然保持喜剧效果。他( tā)通常被置于不可控、危险( xiǎn)或荒诞的环境中,但凭借( jiè)敏捷的反应与巧妙的动( dòng)作设计,以幽默的方式化( huà)解困境。例如,在熊猫馆的( de)打斗戏中,他仍然沿袭了( le)经典风格,随手抓起身边( biān)的道具,将随机性融入动( dòng)作编排,使整个场面既紧( jǐn)张又富有戏剧性。

相比之( zhī)下,史策与魏翔的表演方( fāng)式则更依赖语言和表情( qíng),他们的喜剧效果往往建( jiàn)立在台词的层层递进和( hé)包袱的精心设计之上,通( tōng)过台词的铺垫、重复或夸( kuā)张来营造幽默,在动作表( biǎo)达方面稍弱。放在电影当( dāng)中,会多一层精心设计过( guò)的算计感。例如,魏翔在影( yǐng)片中的“第二杯半价”梗,与( yǔ)同为开心麻花的常远在( zài)《人生路不熟》中,购买两辆( liàng)车时被马丽质疑“第二辆( liàng)半价”的桥段如出一辙,可( kě)以说是同一个包袱。这种( zhǒng)表演模式与成龙所代表( biǎo)的动作喜剧的自然流动( dòng)性存在差异,使得影片在( zài)节奏与风格上呈现出不( bù)小的割裂感。

这部电影选( xuǎn)择让成龙来出演,本身就( jiù)有很深的心机。近年来成( chéng)龙出演的电影不断在致( zhì)敬过去的自我,2024年已有《传( chuán)说》,给成龙用上CG换脸,“复活( huó)”年轻的他。《龙马精神》是这( zhè)种致敬的巅峰,以龙虎武( wǔ)师的身份来缅怀过往的( de)黄金岁月,并感叹当下的( de)不满足。
在这部《熊猫计划( huà)》中,成龙竟然直接演绎成( chéng)龙自己,他作为一个国际( jì)意义上的superstar,让所有人包括( kuò)反派都愿意跟他合照,得( dé)到他的签名。发展到影片( piàn)后半段,他仍不愿放弃怀( huái)旧的气口,突如其来地提( tí)到年轻的时候拍戏,听到( dào)action这个单词,他就能够变成( chéng)刀枪不入的男子汉。
这种( zhǒng)戏剧化的自我神话,无疑( yí)迎合了一部分观众对成( chéng)龙经典形象的期待,但也( y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 tā)的角色塑造,使电影的叙( xù)事层次趋于单一。 长期依( yī)赖怀旧这一手段,不仅让( ràng)成龙的银幕形象停滞不( bù)前,也使得电影本身难以( yǐ)跳脱单纯的符号消费,而( ér)无法真正向新的叙事方( fāng)向迈进。

当然,这毕竟是在( zài)国庆上映的一部合家欢( huān)电影。很多人会认为合家( jiā)欢电影可以没有脑子,毕( bì)竟面向全年龄段的观众( zhòng)可以完全摈弃剧情逻辑( jí),只要让观众感受到快乐( lè)即可。 不过合家欢电影的( de)简单并不代表愚蠢,优秀( xiù)的合家欢电影完全可以( yǐ)在轻松的氛围当中融入( rù)巧妙构思以及与时代风( fēng)气相匹配的情感共鸣。
《熊( xióng)猫计划》就像是十几年前( qián)的片子,肆意地将现实的( de)一切打造成主题公园,却( què)没有关注到熊猫本身,以( yǐ)及熊猫背后所承载的,对( duì)当今中国人来说的文化( huà)含义。
个人评分: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