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这不是拍宝矿力广告的那个吗,两个女主样貌都很挺拔的。希代子的平庸拧巴与朱里的孤傲自我在我眼中是影片主要想表达的两种不同人格品行。父亲是有名摄影师而且小时候经常出国的朱里具有超出了日本同龄高中生的审美品味与道德规范,他不仅在日记中对希代子打上“一生走不出自己世界”的评语而且看不上众人喜欢用流行拍摄手法拍摄的电影。我其实一开始很喜欢他这种不在意他人目光的高傲,但是强行拉走希代子上电车逃学看到对方决定回学校就急了,就骂人,那我是很震惊和不适的。因为这个做法实际上特别的矛盾,站不住脚,在我的眼里开学第一天 穿蓝色连衣裙自顾自跟别人输出话语内容又满不在意地走掉的这样一个角色,是不应该有因为得不到他人肯定就发脾气这种依赖他人一点都不独立的行为的,这不是很过分吗,既然你的行为是随心所欲的,那就不要强制要求他人合你的意OK?我反应有点过激了,因为这里面包含了我一开始将其视为增加我学习其行为模式的可行性合理性的一个成功例子,但是后来他又变差了我可不得失望。
朱里的这个行为在看完整个影片后也是能够自洽的,我的解释是这充当电影表达“物质生活充足的人类渴望与他人的交往”这一主题的说明其一。那其他的地方还有像结尾三年后配角同学还在放不下高中纠葛在坦白后痛哭流涕,看到那里的时候我也是不解的,大姐你之前不是高冷地离开了希代子了吗,怎么几年后还在为高中生涯这么激动呢,但是把这两个剧情联系起来,虽然依旧不能完全合乎情理,但起码是有在表达那个主题的。另外就当作他高中生不够完整也可以了,总要成长一下嘛。
如果说那个同学还是很在意“同学情”,那高中谈男朋友的那位则是放不下“脱离青春后的庸俗”这个预言,毕竟他在希代子耍花招孤立朱里的时候两次都表现出了把注意力转移到爱情上面,虽然这里也有表达希代子“错了”的成分吧。这位恋人在三年后突然哭泣这一幕让人一开始还搞不清他干嘛要哭,然后会去思考这件事,在得到答案的过程中强化了观众对于这一“童年的消逝”的理解,影片得以突出重点。高中生,初中生是有一种特权吗,当意识到正在失去青春的时候该怎么做呢。非常巧合的是我近些天正好在思考这个与我密切相关的事情,并且担心失去这一特权而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我想这实在是很复杂的。
糊言碎语:1. 江之岛是极其感性的象征,非常脆弱敏感,少部分人才能感知。2. 这个朱里你来中国上高中试试,看你还发不发电,住上几天宿就老实了,小日子太欠了,无病呻吟的凡尔赛。3. 朱里强行上去和希代子跳舞那段很有意思,能感受到角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