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生命的瞬息和荒( huāng)唐 - 死亡【科幻+悬疑】
世界走( zǒu)向毁灭,而一个叫 Chuck 的男人( rén),却突然以各种奇怪又隆( lóng)重的方式出现在全世界( jiè):地铁广告、街头艺术、广播( bō)节目……仿佛全人类都在为( wèi)他举行告别仪式。可偏偏( piān),没人知道他是谁。他做过( guò)什么?他又凭什么值得被( bèi)如此纪念?男主 Marty 贯穿整幕( mù),却和电影真正的主角 Chuck 几( jǐ)乎没有直接互动。直到最( zuì)后才揭晓,Marty 实际是 Chuck 临终前( qián),在病床上回忆并虚构出( chū)的一个熟悉身影——原来一( yī)位儿时的老师。第一幕不( bù)仅拉开了人生倒叙的序( xù)幕,还用“世界末日+陌生英( yīng)雄”的荒诞设定,巧妙地制( zhì)造出一种悬疑感和抽离( lí)感。
这一部分有很多披着( zhe)电话外壳的“独白戏”,尤其( qí)是 Marty 和前妻 Felicia 的那通长聊,关( guān)于世界末日的倾诉,对当( dāng)下社会的解构,充满了失( shī)控中的克制,也流露出一( yī)丝旧爱间难以割舍的灵( líng)魂默契。他们的对话充满( mǎn)感性、带着淡淡的忧郁——Marty 的( de)语气安静而内敛,甚至有( yǒu)一种克制中透着美感的( de)哀伤。他提到:“如果宇宙是( shì)一年的日历,人类文明也( yě)不过是12月31号的最后一瞬( shùn)。”人类个体和生命的渺小( xiǎo)也无需多言,一切情绪和( hé)情感都不过时瞬息即逝( shì)的。不仅让人感慨是:其实( shí)他们存在的世界对于 Chuck 人( rén)生的宇宙也是临终之前( qián)的弹指一瞬间。

片头的定( dìng)调却从来没有表现出所( suǒ)展现内容极易延展出的( de)虚无主义,没有对于个人( rén)情感甚至生命的意义持( chí)一种无所谓、相反,影片在( zài)轻描淡写中暗示:哪怕人( rén)生短暂甚至荒诞,那也不( bù)是不给它赋予意义的理( lǐ)由。Marty 在末日前夕驱车去找( zhǎo)前妻,这段旅程被处理得( dé)像一部迷你公路片,从修( xiū)车工大哥、主持葬礼的大( dà)叔,到滑滑板的小女孩,他( tā)们的交谈仿佛一幕幕人( rén)生小剧场,也像一场哲学( xué)意义上的“我思故我在”的( de)佐证。 也许世界末日的最( zuì)佳结局,便是和在意的人( rén)静坐在后院,仰望着群星( xīng)逐渐熄灭。
贯穿全片的诗( shī)句 “I am large, I contain multitudes.” 出自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自( zì)己的歌》(Song of Myself)第51节。诗句短促用( yòng)词简洁,但翻译出来可以( yǐ)对应很多词汇:“我博大,能( néng)容万象。”/ “我宽广,容纳无数( shù)可能。”/ ”我胸怀广阔,包罗万( wàn)象。”/ “我是一个广大的存在( zài),内含无穷众生。”Stephen King 在原著中( zhōng)是否受到这首诗的启发( fā)不得而知,但影片确实把( bǎ)“人生走马灯”这个常见的( de)濒死概念,升级成了为一( yī)个人构建了整个宇宙的( de)幻象,带着一种比人生回( huí)放更宏大的诗意。
第二幕( mù):活在当下的冲动 - 成年【舞( wǔ)蹈】
比起电影首幕的天马( mǎ)行空,第二幕的节奏、世界( jiè)观和场景设定明显紧凑( còu)许多。观众从第一幕那种( zhǒng)世界即将崩塌的宏大背( bèi)景中,突然被拉进一个微( wēi)观场景:一个午后,一场即( jí)兴舞蹈,一段片刻人生。整( zhěng)一幕围绕舞蹈展开,分为( wèi)三个核心段落:鼓手、女舞( wǔ)者 Janice、男主 Chuck 的参与。舞前准备( bèi)、舞中共舞、舞后短暂交流( liú),构成一个轻盈又富有张( zhāng)力的横截面视角,以小观( guān)大。也正是这个跳舞的片( piàn)段,成为了 Chuck 成年人生中一( yī)个清晰而生动的切面。

Chuck 的这场舞,看似( shì)是一时兴起、打破常规,实( shí)际上却像是命中注定的( de)重演。儿时的 Chuck,在失去亲人( rén)之后,急需一种外在的情( qíng)绪出口,恰好选中了有老( lǎo)师鼓励、爱慕对象参与的( de)舞蹈课;而成年后的他,看( kàn)似突发奇想地登上街头( tóu)舞台,其实也不过是在复( fù)刻当年那个被照亮的瞬( shùn)间。舞后的闲聊像是命运( yùn)塞给他的临时彩蛋,一场( chǎng)人与人之间的陌生碰撞( zhuàng),也将成为他往后回忆中( zhōng),极具生命力的高光时刻( kè)。
第三幕:大于结局的过程( chéng) - 儿时【成长】
这部分回到了( le) Chuck 的童年,是全片最具情感( gǎn)张力、也最容易引发观众( zhòng)共鸣的一段。旁白由 Nick Offerman 借用( yòng)原著大段内容叙述,几乎( hū)原封不动地把书中的情( qíng)绪搬到了银幕上,印证了( le)有时候最好的改编方法( fǎ)就是啥也不改。

Ma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Mark Hahill 饰( shì)演的爷爷 Albie。虽台词不多,却( què)把“丧子丧妻之后的颓败( bài)老人”演得非常细腻。他知( zhī)道阁楼上藏着关于人生( shēng)终点的秘密,也因此选择( zé)了“逃避现实”,以继续维持( chí)日常生活的秩序。但他更( gèng)清楚,那道“打开人生倒计( jì)时”的门,一旦开启,便再难( nán)关上。
对某些人来说,这个( gè)秘密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dān),压得人喘不过气。但对 Chuck 来( lái)说,却成了他活得更积极( jí)的理由。爷爷曾告诫他不( bù)要打开那扇门,而 Chuck 经历了( le)父母、奶奶、爷爷的接连离( lí)世,在一段段陪伴、鼓励、善( shàn)意中逐渐学会面对命运( yùn)。他终究走进了阁楼,看清( qīng)了人生的终点,却也因此( cǐ)更坦然地活在每一个当( dāng)下。
Bonus:点映场导演Flanagan和主演Chiwetel+抖( dǒu)森问答
Chiwetel Ejiofor(饰演 Marty)和“抖森” Tom Hiddleston(饰演( yǎn) Chuck)最早在英国的剧场舞台( tái)上合作,当时就结下了不( bù)错的缘分。后来,两人也都( dōu)先后加入了漫威电影宇( yǔ)宙:Chiwetel 在《奇异博士》中饰演莫( mò)度男爵,Tom 则是雷神系列里( lǐ)风头一度盖过主角的洛( luò)基。但有趣的是,在《查克的( de)一生》中,虽然两位男主角( jiǎo)都有大量出镜,但他们之( zhī)间却没有真正的对手戏( xì);镜头上是“同框不对话”,背( bèi)后却是“精神互文”。
这部影( yǐng)片的原著收录于2020年出版( bǎn)的短篇小说集中,与其一( yī)同收录的还有另外三篇( piān)更贴近 Stephen King 一贯风格的传统( tǒng)恐怖故事。导演 Mike Flanagan 在疫情封( fēng)锁期间读到了这篇小说( shuō),当时不论是他个人的状( zhuàng)态,还是整个影视行业、乃( nǎi)至全球社会都处于一种( zhǒng)停滞与焦虑中。但是这部( bù)作品就像一道微光,照进( jìn)了低迷时期的他。因此他( tā)决定把它搬上银幕。

原著讲述了( le)世界毁灭与人生短暂的( de)悲剧性主题,但从未陷入( rù)犬儒或彻底的虚无。它既( jì)不愤世嫉俗,也没有一味( wèi)沉溺于“人生无意义”的空( kōng)洞感。这种“表面悲观,实则( zé)温暖”的气质,也正是 Mike Flanagan 多年( nián)来作品中的一贯内核 —— 就( jiù)像他那部广受好评的代( dài)表作《鬼入侵》,在超自然惊( jīng)悚之下,藏着的是对家庭( tíng)与爱的深切描绘。
片也集( jí)结了不少 Flanagan 的老搭档班底( dǐ),比如《午夜弥撒》中表现出( chū)色的 Samantha Sloyan 这次出演了第三幕( mù)中的舞蹈老师,Flanagan 的妻子 Kate Siegel 饰( shì)演了 Chuck 童年时期的老师,而( ér) Rahul Kohli 则饰演了第一幕中的医( yī)生。熟面孔再次回归,也为( wèi)影片带来一种熟悉的“Flanagan宇( yǔ)宙”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