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爸找老伴的小本子上有“陆依萍”的名字

扮演者秦汉曾演过台版1986年的「烟雨濛濛」的男主角何书桓,那部剧女主叫“陆依萍”
2.乐乐被辞退觉得朋友不关心她

实际上朋友们和程爸很着急找了她一整晚,只是联系不到她,剧中也可以看到乐乐经常性不接电话、挂断电话、把自己“藏”起来
➡️乐乐性格中其实有拧巴和逃避的部分
3.脱口秀老板说“生活悲惨的人适合说段子,尤其是女人”

这部剧导演是刘若英,女导演的细腻和生活感悟👍
➡️前有邵艺辉「好东西」,后有刘若英「忘了记得我」,期待更多女导演上桌
4.刘品言时隔N年后又演了苏菲
程乐乐闺蜜苏菲,女演员刘品言在古早台湾偶像剧「绿光森林」扮演的角色也叫苏菲,看过「绿光森林」的90后现在可能都二婚了吧哈哈哈哈(bushi)
5.乐乐脱口秀提到“喜欢一个人和讨厌一个人都是同一个点”

乐乐喜欢张凯是因为张在乐第一场脱口秀时给她认同感和反馈,和张凯爆发吵架的那场戏,也是因为张凯对她“认同”方面的评价“你和你爸是同一类人,很自我”。
“喜恶同因”这一思想源自道家经典《庄子·内篇·齐物论》。有时候想想,我当时是因为前任的冷静、内敛、自持爱上她,但最后受不了的也是她的回避、不沟通,其实她没有变,只是一个“点”放在不同环境中变了
6.张凯真的算一个不错的人。

我指的是素质、教养、情绪稳定方面,没有替男人说话的意思(扶额苦笑),因为现实中,这种男人大概率稀少
一是因为在和乐乐吵架那场戏,张凯试图转换轻松气氛调节(要不要一起上厕所);吵架时主动肢体接触伴侣;争论过程中,清晰表达观点,认真道歉,积极解决问题
二是因为张凯自愈力强,吵架第二天有镜头他依然愿意在程爸家楼下等乐乐(主动示好),直面矛盾并改正(带合伙人去看乐乐脱口秀)
7.东亚亲密关系怪圈依然在循环往复。

自我、嘴毒、不负责任的父母,不健康的婚姻关系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性格,然后又折射在孩子的亲密关系中。
程妈的不告而别,程爸经常忘记接乐乐放学、婚礼又给女儿找麻烦……使得程乐乐在成年后遇事第一想法就是逃避。可你又不能说程爸不爱乐乐,在乐乐失业、和伴侣矛盾后又做女儿坚强后盾。
➡️我们爱一个人,不可能会爱Ta的全部,但我们看清Ta的缺点后,依然可以选择爱Ta,这可能就是我对目前33岁人生中亲密关系的理解吧。
8.性格决定命运,又或许影响命运吧
程妈结婚前是歌舞厅驻唱,这种性格的女生,又怎么会安心在家和海员一起过平淡的日子呢。
没有说这种性格、喜好的女生不好的意思,每个人的性格都值得尊重,每个人的性格都值得活出自己。程妈可以自我,她自我的代价,影响的不止是婚姻,也是她女儿乐乐性格中的缺失,和对母亲这一角色“不快乐”的初印象。
镜头多次给到的美国地图、拼命多放的番茄酱、母亲离家出走的失望、父亲“麻烦”的救场……所有这一切,塑造了成年程乐乐。
9.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安慰自己的借口。
预留座位-脱口秀门票-墙上的美国地图-番茄酱
(都是爱的证据)
小时候的乐乐其实知道妈妈那次是再也不回来了,长大后的程乐乐仍不解母亲当年为何要离开,闺蜜的那句“产后抑郁症”和门后贴的脱口秀票据,使得她放了自己一马。
女生都太擅自省,也都太爱原谅曾经伤害自己的父母。
10.男人至死是少年?!

遗愿清单=心愿清单,程爸真的好自我啊,救命🆘
菜市场买饮料丢下女儿、办活人葬礼、老年房子贷款却要女儿照顾、
男性角色在父亲、丈夫位置上的失职(因阿尔兹海默症)被一味理解包容,倒逼女性角色去自省和理解。
如果那封“遗书”是为了反讽,那这部剧算是直面男性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美美隐身”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