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脱口秀节目爱好者,全新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我又追起来啦,每周更新观后感。此为第六周的评论。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播出过半,愈发能get到这一季slogan的深意,“用脱口秀和生活轻轻交手”。作为一种贴近生活的表达形式,脱口秀本质上是个体与现实困境的对话。
在众多困境中,“贫穷”尤为突出,因为这是年轻人初入社会的普遍体验。 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在住房、通勤、社交等基本需求上消耗大量收入,形成收支倒挂的经济困境,既有物质层面的匮乏,也有社会评价体系下的身份焦虑:消费能力被默认为价值标尺时,经济拮据者往往陷入自我怀疑。
“穷门”叙事,是脱口秀与贫穷轻轻交手的方式。租房时与中介的周旋,700元房租一个月的上海“蜗居”体验,每日精打细算少吃哪一顿饭的拮据……这些具体而微的经济生活片段被提取出来,经过喜剧化的加工,形成具有普遍共鸣的体验。观众在笑声中宣泄了情绪,也获得一种被理解的慰藉——当贫穷成为集体笑料时,个体的羞耻感就被消解了大半。“轻轻交手”最终抵达的是一种清醒的生存智慧:承认局限而不被局限定义,面对窘迫仍保持反击的勇气。
年轻人的“贫穷”有着阶段性特征,随着大家在职场上站稳脚跟,收入不断提升,经济状况通常会逐步改善。所以,昔日“穷门”赛道的何广智,已经在新的赛道上披荆斩棘了。而就像不会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一样,始终会有年轻人处于“穷门”,这让“穷门”叙事始终保持生命力。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小四爷成功接了何广智的“班”。“穷门”赛道,后继有人。
在这周的表演中,小四爷又一次围绕自己的贫穷说起。他讲述自己煮米和饺子皮充饥,将其幽默地比喻为“吃烧卖”,描述购买临期食品时对生产日期的纠结,还将过期食品引发的肠胃不适与上海寒冷的天气联系起来,创造出“马桶圈没有凉过”这样既荒诞又如此逼真的场景。
小四爷重点关注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却被多数人习以为常的不便——商品生产日期难以寻找。“见外包装”这一常见标注被他讽刺为“废话”,并戏谑地建议商家不如直接写“生产日期:有”。在描述寻找酸菜生产日期的艰难过程时,他将其比喻为“给酸菜过生日”,引用《小时代》的经典台词“发烂发臭”制造笑点。

这些段子在现场都都“响”了,它们既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观察,又通过喜剧化的处理让观众在笑声中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日常接受的荒谬现象。小四爷从“穷门”叙事,转向了一个重要的民生议题:在消费社会中,普通消费者与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商家往往通过各种设计手段,操纵消费者的选择行为。
不止于此。 在关于产品生产日期的段子铺垫下,小四爷自然而然过渡到对职场年龄歧视的讨论。他指出企业在招聘时的年龄限制,与他们对商品生产日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企业不希望消费者挑选商品的生产日期,却严格筛选员工的“生产日期”,对求职者的年龄做出严苛的限制。 这一类比既出人意料又合乎逻辑,将看似不相关的两个话题巧妙地联系起来,揭示了职场“35岁困境”这一严肃社会问题,让我们在笑声中感受到问题的荒谬性和残酷性。他建议求职者将出生日期“藏在小区的一棵树后面”,这种荒诞的解决方案恰恰凸显了现实中年龄歧视的不合理性。

从贫穷体验的个体叙事,到社会结构的批判性观察,小四爷的表演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视角跃升,超越了对个体窘境的描摹,触碰到了“穷门”背后更深层的社会症结。年轻人的经济拮据不是孤立的个人困境——职场中严苛的年龄门槛压缩了年轻人的上升空间,消费社会里信息不对称的规则设计放大了普通个体的生存成本,这些结构性的社会机制,共同构成了“穷门”得以存续的土壤。

从生活话题到社会议题的升级,体现了小四爷作为喜剧演员的社会观察力和思想深度,也让“穷门”赛道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在代际更迭中保持着与时代对话的创造力。
这一特点,我们也在这一周很多表演的文本中看到。高寒从高中生活百日誓师等荒诞场景切入,指向更普遍的社会议题——现代社会中,个体常被外界(家庭、集体、社会规训)强加目标,呼吁对个体主体性的重视。
王小利的表演我也特别喜欢,她围绕童年看电视剧的经历展开。从对《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放弃自身能力、依附郭靖的困惑,再到对《一帘幽梦》中“费云帆轻忽绿萍断腿,强调紫菱失去爱情更重要”的质疑,王小利揭示了传统文艺作品中常见的对女性价值的窄化,并升级到对社会中传统观念对女性规训的反思。

菜菜以个人成长中与“生育”“性别”相关的具体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家庭在生理教育上的回避与缺位(如用谎言搪塞孩子的疑问),升级到对社会中青少年生理教育被忽视这一议题的关注,呼吁正视并开展恰当的生理教育。

贾耗从父亲被同校美术老师的儿子以高利息做工程为由骗走28万的个人经历切入,延伸到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高息诱惑诈骗现象,点出了社会中诚信缺失、诈骗频发以及普通民众在面对诈骗时的弱势地位等社会问题……

可以说,不只是“穷门”赛道后继有人,整个脱口秀舞台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生机。老将们宝刀未老,以沉淀的生活洞察打磨出更犀利的文本,新人辈出,用鲜活的个体经验拓宽喜剧的边界。 “用脱口秀和生活轻轻交手”,看似很轻,实则举重若轻——它有着从个体困境中照见集体处境的开阔,有着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的笃定,也有着在笑声中消解沉重、在共鸣里治愈心灵的温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