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看过本片,本人作为( wèi)一个资深的围棋爱好者( zhě),简单介绍一下那个年代( dài)的围棋背景,为不了解围( wéi)棋的观众普及一点围棋( qí)知识。
围棋职业高手按水( shuǐ)平分为一至九段,初段(一( yī)段)最低,九段最高。
围棋起( qǐ)源于中国,在隋朝时流传( chuán)至日本,唐朝时两国围棋( qí)交流甚多,唐朝以后至清( qīng)末基本无交流。
1909年,日本棋( qí)手高部道平(四段)来中国( guó)游学,结果杀的中国高手( shǒu)溃不成军,先后与中国名( míng)宿张乐山、汪耘丰、王彦青( qīng)、陈子俊等人对弈上百局( jú),居然无一败绩!
1910年, 高部道( dào)平应邀到南洋劝业会与( yǔ)张乐山进行多番较量, 由( yóu)高部让张二子(即让张先( xiān)连走两步棋),前后共弈七( qī)十二局,结果高部竟胜五( wǔ)十九局! 张乐山是当时国( guó)内屈指可数的高手,不料( liào)遭此惨败,令国内棋手目( mù)瞪口呆。
高部道平在日本( běn)棋史上,只是一个普通到( dào)连名字都不配留下的小( xiǎo)人物,居然能在中国掀起( qǐ)滔天巨浪,两国棋力差距( jù)可见一斑。
经此一役,彻底( dǐ)奠定了上世纪日本围棋( qí)“天下第一”的地位。
从此中( zhōng)国围棋可以说是一直在( zài)苦苦追赶日本围棋,过程( chéng)很艰难,例如建国之后的( de)一次中日交流赛,一个54岁( suì)的日本老太太伊藤友惠( huì)五段居然取得八战全胜( shèng)战绩!当时中国的高手有( yǒu)“南刘北过”之称,南刘指的( de)是刘棣怀,伊藤友惠面对( duì)刘棣怀,她毫不手软的将( jiāng)这最擅长力战的刘大将( jiāng)的一条大龙予以全歼,杀( shā)得刘棣怀双手发抖,更让( ràng)魏海鸿在对弈的时候汗( hàn)流浃背,甚至连棋子都颤( chàn)抖的抓不住了。而在日本( běn)职业棋坛,伊藤友惠只不( bù)过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老( lǎo)年妇女,来到中国居然横( héng)扫千军,可见当时的日本( běn)围棋之强。
一直到2000年之前( qián),中国对日本围棋都是一( yī)种“膜拜”的态度,当时主流( liú)的围棋教材基本都是日( rì)本的。去年小米老板雷军( jūn)发了一条微博怀念自己( jǐ)小时候学棋的日子,附了( le)一张图,可以看出里面全( quán)都是日本人写的围棋书( shū):

经过几十年的追赶,到了( le)80年代,中国围棋有的质的( de)飞跃。从1984年起,中日两国合( hé)办“中日围棋擂台赛”,前三( sān)届,中国主将聂卫平旋风( fēng)9连胜,打破了日本高手不( bù)可战胜的神话!特别是第( dì)三届决胜局,中央电视台( tái)现场直播,邓小平主席都( dōu)观看了。聂卫平胜利后举( jǔ)国沸腾,新闻联播、人民日( rì)报都给予大幅报道,不亚( yà)于许海峰夺得中国第一( yī)枚奥运会金牌!事后邓主( zhǔ)席亲自接见聂卫平,国家( jiā)授予聂卫平“棋圣”称号——不( bù)经过专门的头衔赛而直( zhí)接授棋圣,聂卫平可谓是( sh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本以为从此围棋世界变( biàn)成中日两国的“双雄会”,谁( shuí)也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 xiàn)改变了这种格局:他叫曹( cáo)薰铉。
曹薰铉,韩国围棋天( tiān)才,1953年出生,9岁时入段,成为( wèi)世界上最年轻的初段。为( wèi)了提高水平,他前往日本( běn),入濑越宪作门下学棋。1972年( nián)回国,横扫韩国棋坛,1980年,他( tā)包揽了当时韩国的全部( bù)9项棋战冠军。1977—1992年,他完成奇( qí)迹般的“霸王战”16连冠!
1988年,因( yīn)为聂卫平在前几届中日( rì)围棋擂台赛上近乎神迹( jì)的表现,台湾企业家应昌( chāng)期决定举办一项世界围( wéi)棋大赛:应氏杯。这个应氏( shì)杯举办的初衷可以说是( shì)为聂卫平量身打造,目的( de)是为了奠定中国围棋的( de)世界霸主地位。冠军奖金( jīn)为40万美金,如果按当时的( de)物价折算,约相当于现在( zài)的5000万人民币。
聂卫平不负( fù)重望,顺利打进决赛。决赛( sài)对手是韩国不知名棋手( shǒu)曹薰铉。(因为当时韩国是( shì)围棋荒漠,因此国人对其( qí)了解甚少)
然后曹薰铉逆( nì)转比赛,3-2赢得应氏杯。
然后( hòu)第1、2、3、4届应氏杯,韩国四大天( tiān)王一人拿走一座。
韩国围( wéi)棋,如同一个外位面而来( lái)的猛兽,蛮横的插足这个( gè)世界,撕碎面前的一切!
特( tè)别是1996—2005年间,这是韩国围棋( qí)称霸天下的十年, 期间一( yī)共诞生了41个世界冠军,韩( hán)国占了33个,占比超过80%。 主要( yào)原因是曹薰铉夺得应氏( shì)杯后引发韩国围棋热潮( cháo),围棋爱好者激增,围棋高( gāo)手层出不穷,再加上曹薰( xūn)铉、李昌镐师徒二人天赋( fù)惊人,打败无数中、日高手( shǒu),冠军拿到手软。可以说,曹( cáo)薰铉凭一己之力造就了( le)韩国的围棋神话。
曹薰铉( xuàn)总计拿到过9个世界大赛( sài)的冠军,这并不是因为他( tā)水平差, 而是因为吃了年( nián)龄的亏:第一个围棋世界( jiè)大赛诞生于1988年,当时曹薰( xūn)铉己经35岁高龄。如果世界( jiè)围棋大赛能早创办几年( nián),相信他的世界冠军数量( liàng)不会低于李昌镐。附:世界( jiè)十大围棋高手第一次夺( duó)冠时的年龄

曹薰铉本身( shēn)就够恐怖了,更恐怖的是( shì):他教出了一个令全世界( jiè)瑟瑟发抖的弟子——李昌镐( gǎo)!
李昌镐有多恐怖?1995年,马晓( xiǎo)春为中国赢得两个世界( jiè)大赛冠军,在国内各项比( bǐ)赛中他也连续击败聂卫( wèi)平,本以为他的时代已经( jīng)到来,没想到之后的几年( nián)内,马晓春被李昌镐打出( chū)了10比0,1995年后马晓春在国际( jì)赛场居然一冠难求,起点( diǎn)即终点。眼看聂卫平、马晓( xiǎo)春都不行了,幸好中国又( yòu)出了个天才常昊:6岁学棋( qí),8岁进上海队,10岁入选国家( jiā)少年集训队,第十届中日( rì)围棋擂台赛5连胜、第十一( yī)届擂台赛6连胜,中国天元( yuán)赛5连冠……原以为常昊能为( wèi)中国取得突破,没想到被( bèi)李昌镐打的12连败,喜提“千( qiān)年老二”外号。
自1988年第一个( gè)围棋世界大赛诞生,至2005年( nián),世界围棋大赛冠军数量( liàng)如下:

总结一下三国围棋( qí)地位变迁:
1983年之前: 日本天( tiān)下无敌。
1984—1995: 中、日、韩三国混战( zhàn)。
1996—2005: 韩国一枝独秀。 期间一共( gòng)诞生了41个世界冠军,韩国( guó)占了33个,占比超过80%。
2005年之后( hòu), 中韩对抗。 日本围棋衰落( luò),韩国曹薰铉、李昌镐老去( qù),中国后来居上,围棋进入( rù)中韩对抗时期。2006.1——2025.5期间诞生( shēng)了83个世界冠军,中国49个,韩( hán)国33个,日本1个。
========================== 分 割 线 ===================================
民国( guó)时期,中国也出了一位超( chāo)级围棋天才,可惜后来加( jiā)入了日本国籍,所以国内( nèi)宣传不多。他就是曹薰铉( xuàn)的师兄、昭和棋圣吴清源( yuán):
昭和棋( qí)圣吴清源
【一、高部道平】
要( yào)了解吴清源,就必须先了( le)解旧中国的围棋环境。
围( wéi)棋起源于中国,约在隋朝( cháo)流传到日本。唐朝时中日( rì)围棋交流较频繁,唐朝以( yǐ)后逐渐停滞。从史料记载( zài)来看,宋初至清末,长达九( jiǔ)百余年的时间里,中日围( wéi)棋交往几乎是一个空白( bái)。
光绪末年(约1906——1909),北洋军阀段( duàn)祺瑞出任保定军官学堂( táng)总办。当时保定地区住有( yǒu)不少日本商旅,段氏平日( rì)与他们下棋常操胜券。因( yīn)此在他的意识中,认定日( rì)本的围棋不行。恰巧其间( jiān)有一位日本业余棋手中( zhōng)岛比多吉路经保定,被段( duàn)氏留住弈棋,结果中岛获( huò)胜。观战的日本人趁机宣( xuān)传日本的围棋强于中国( guó),而中国方面自然大为不( bù)服,双方争论不休。段祺瑞( ruì)自认不是中岛的对手,便( biàn)从北京邀来几位高手,将( jiāng)中岛击败。但仅过一个多( duō)月,中岛就熟悉了中国“高( gāo)手”们的棋路,反使他们难( nán)以应付。于是段祺瑞又邀( yāo)请两位当时中国的一流( liú)棋手张乐山、汪耘丰前来( lái)助阵。
张乐山、汪耘丰到保( bǎo)定后,多次与中岛比多吉( jí)交锋,终于使他败下阵来( lái)。但是中岛只不过是一个( gè)业余棋手,所以他与中国( guó)高手对弈的结果,还达不( bù)到衡量中日围棋水平的( de)地步。
1909年,日本职业棋手高( gāo)部道平四段(当时)来中国( guó)游访,顺道至保定探望中( zhōng)岛比多吉,中岛告诉他,段( duàn)祺瑞身边恰好有几位中( zhōng)国最强的棋手,是否愿意( yì)与他们一较高下?高部欣( xīn)然允诺。于是中岛将高部( bù)引见给段祺瑞,并分别与( yǔ)张乐山、汪耘丰对弈。一开( kāi)始双方还摸不准彼此的( de)棋力,所以分先较量,但张( zhāng)、汪二人一经交手,立即相( xiāng)形见绌,对高部的技艺束( shù)手无策,节节败退,最后均( jūn)被高部道平让至二子,而( ér)段祺瑞则被让至五子。直( zhí)到此步田地,段祺瑞才开( kāi)始相信中国的围棋不如( rú)日本。但他以为高部既然( rán)如此厉害,必是日本最强( qiáng)的棋手。当高部谈及日本( běn)尚有“本因坊”能让自己二( èr)子时,段氏及他身边的中( zhōng)国棋手均表示怀疑,认为( wèi)高部无非是想夸大日本( běn)的棋艺水平,故作欺人之( zhī)谈。后来经高部细述日本( běn)围棋的历史,以及各派棋( qí)家的兴衰,言之凿凿,段氏( shì)等人方信其说非虚。
1910年1月( yuè),段祺瑞的棋友杨士琦(时( shí)任商部右侍郎驻沪帮办( bàn)电政大臣)奉使江南。召集( jí)南方棋坛精英在南京与( yǔ)高部道平对垒,含有正式( shì)对抗性质。结果高部应付( fù)裕如,中国高手纷纷落马( mǎ)。名宿如王彦青、陈子俊等( děng)均被高部让至二子。这些( xiē)对局都是在杨士琦府邸( dǐ)当众进行,产生很大社会( huì)影响。
不久,高部又应邀到( dào)南洋劝业会与张乐山进( jìn)行多番较量,由高部让张( zhāng)二子,前后共弈七十二局( jú),结果高部竟胜五十九局( jú)!张乐山是当时国内屈指( zhǐ)可数的高手,不料遭此惨( cǎn)败,令国内棋手目瞪口呆( dāi)。
经过这几次正式的角逐( zhú),充分表明中日两国的围( wéi)棋水平相差悬殊。不仅中( zhōng)国棋界深为震惊,就连日( rì)本棋界也感大惑不解。小( xiǎo)小棋枰上的输赢,从一个( gè)侧面反映了整个国家的( de)落后状态和政治机器的( de)腐朽。长期封建统治和闭( bì)关自守、固步自封所带来( lái)的恶果不仅使国家遭到( dào)莫大损害,而且给围棋这( zhè)样的智能艺术也带来了( le)无可挽回的恶劣影响。
约( yuē)在1913年,高部道平曾一度返( fǎn)回日本,并晋升为五段。以( yǐ)后他又来中国,先后在北( běi)京、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等( děng)地旅居达17年之久。在中国( guó)期间,高部除与张乐山、汪( wāng)耘丰多次对局外,与名手( shǒu)顾水如、吴祥麟、潘朗东让( ràng)二三子都不下百局。我国( guó)近代知名棋手王幼宸、王( wáng)彦卿、陈子俊、伊耀卿、范楚( chǔ)卿、姜鸣皋、何星叔、朱叔庄( zhuāng)、林新猛等人都曾受过他( tā)的指导。与他交往弈棋的( de)上层人物,主要是段祺瑞( ruì)、段骏良父子,国民党元老( lǎo)胡汉民、张静江以及张澹( dàn)如等人。其中张澹如与高( gāo)部对局尤多。
高部道平在( zài)中国的对局主要收入《向( xiàng)秋吟社弈评》(1917年版)、《中日围( wéi)棋对局》(1919年版)两书中,另有( yǒu)部分对局刊载于当时的( de)报刊中。在推动中日围棋( qí)交流,介绍日本围棋技术( shù),促使中国围棋进行改革( gé)方面,高部实有开山之功( gōng)。在中日围棋交流史上,高( gāo)部道平无疑将占有重要( yào)的地位。
【二、秀哉访华】
1919年秋( qiū),段祺瑞通过高部道平,邀( yāo)请日本棋界第一高手“本( běn)因坊”秀哉来中国,陪同访( fǎng)问的有广濑平治郎、濑越( yuè)宪作、高部道平、岩本薰等( děng)人。
秀哉(1874—1940),本名田村保寿。8岁( suì)学棋,13岁入段,18岁入本因坊( fāng)秀荣门下。秀荣去世后,荣( róng)膺第二十一世本因坊。他( tā)的棋恣肆奔放,机略纵横( héng),中盘算路极深,常能出奇( qí)制胜。1914年,秀哉被日本棋界( jiè)公推为九段名人(日本过( guò)去的传统是一个时期只( zhǐ)能有一个九段,也称名人( rén))。他的技艺已登峰造极,独( dú)步天下,有“不败的名人”之( zhī)美誉。
秀哉的来访使中国( guó)棋界深为兴奋,由于“高部( bù)旋风”引起的剧烈震动之( zhī)后,中国棋界已由自满而( ér)变得有些自卑,对日本的( de)围棋和秀哉名人自然而( ér)然产生钦佩敬畏的心情( qíng)。秀哉到北京以后,先与高( gāo)部道平作示范表演。两大( dà)高手正襟危坐,莫测高深( shēn),连下3天,棋盘上不过寥寥( liáo)百余子。不由使中国棋手( shǒu)对日本高手的认真态度( dù),产生极为深刻的印象。这( zhè)盘棋终于也没下完,就此( cǐ)打挂。然后由秀哉与中国( guó)棋手下让子指导棋。当时( shí)除个别国内高手被授三( sān)子外,其它的人均被让至( zhì)四子或更多。号称中国第( dì)一高手的顾水如被秀哉( zāi)让三子,获中盘胜,以后顾( gù)老常引为平生得意之作( zuò)。这就是当时中国的水平( píng)!联想到唐朝日本王子访( fǎng)华,四十四着即败于国手( shǒu)顾师言,以至日本王子叹( tàn)息说:“小国之一,不如大国( guó)之三!”前后对比,真令人桑( sāng)海沧田,不胜唏嘘之感。
秀( xiù)哉等日本棋手在北京逗( dòu)留约二十余日,又启程前( qián)往上海。在上海时,秀哉于( yú)张澹如、陶审安等名手,均( jūn)让四子对局,使南方棋手( shǒu)惊叹不已。当秀哉欲回国( guó)时,上海棋界又盛情挽留( liú),秀哉遂多住一日,然后回( huí)国。
【三、少年吴清源】
吴清源( yuán)(1914—2014 ),福建闽候人。祖上世代作( zuò)官,但是到他父亲一辈家( jiā)道中落。他的父亲吴炎曾( céng)留学日本,因为喜好围棋( qí),经常出入本因坊村濑秀( xiù)甫创立的“方圆社”。
吴清源( yuán)8岁时,父亲开始教他下围( wéi)棋,并让他学习从日本带( dài)回的棋谱。10岁时父亲带他( tā)到北京的“海丰轩”等茶馆( guǎn)棋室下棋,结识了当时的( de)一些名手。11岁时一些老国( guó)手如汪耘丰等已不是他( tā)的对手,因此被誉为神童( tóng)。当时在北京有个“日本围( wéi)棋俱乐部”,闻听吴清源的( de)声名,邀请他去下棋,对手( shǒu)是个有职业初段棋力的( de)人,结果吴清源获胜。
在这( zhè)次比赛的观战者当中有( yǒu)一位日本商人,名叫山崎( qí)有民,与日本著名棋手濑( lài)越宪作熟识,他写信给濑( lài)越,说北京有个围棋天才( cái)少年。后来他作为吴清源( yuán)的代言人,与濑越之间书( shū)信往来多达五十余封,商( shāng)讨吴清源赴日留学事宜( yí)。
1926年夏天,岩本薰六段、小杉( shān)丁四段访问北京。吴清源( yuán)与他们下了几局棋,与岩( yán)本受三子两局全胜、受二( èr)子一局输两目,与小杉丁( dīng)受二子一局胜。结果吴清( qīng)源的实力被大大证实。消( xiāo)息传到日本后,濑越等人( rén)决心促请吴清源赴日。濑( lài)越积极奔走,向犬养术堂( táng)、大仓喜七郎等财、政界人( rén)士游说。最后由日本国内( nèi)发出指令,委托驻北京公( gōng)使芳泽全权交涉办理。芳( fāng)泽去找吴清源的义父、刚( gāng)从“国务次官”宝座上退职( zhí)的杨子安商量。告诉他日( rì)本方面的决定:由日本棋( qí)院副总裁大仓喜七郎作( zuò)保,以两年为限,每月发给( gěi)吴清源二百元生活费,并( bìng)彻底考察其才能之深浅( qiǎn)。但杨子安以“清源尚是幼( yòu)童,身体亦非健壮”为由,希( xī)望等两年再说。
1927年夏,井上( shàng)孝平五段来北京,指名与( yǔ)吴清源对局,目的是想试( shì)探一下他的棋力。先让二( èr)子一局,井上大败,他自认( rèn)没有力量让二子,又改为( wèi)让先下三局。第一局弈于( yú)青云社,仅137手,井上已明显( xiǎn)劣势,被迫认输。第二局弈( yì)于李律阁宅,吴清源快胜( shèng)。第三局弈于张伯驹宅,井( jǐng)上使出混身解数方始获( huò)胜。井上回国后,称赞“吴清( qīng)源有胜过传闻之才能”,引( yǐn)起日本棋界的高度重视( shì)。山崎有民还将吴清源的( de)一些对局谱寄给濑越先( xiān)生,濑越经仔细研究之后( hòu),认为吴清源的棋风与棋( qí)圣秀策极为相似,是一个( gè)罕见的天才,应尽早予以( yǐ)培养,将来一定能取得杰( jié)出的成就。
这一年秋天,濑( lài)越先生给吴清源发来正( zhèng)式邀请书,内容如下:
谨启( qǐ),前几日,通过山崎氏收到( dào)了你的来涵,谢谢!我虽未( wèi)有与你直接见面的机会( huì),但过去从岩本氏那里听( tīng)说你年纪虽幼,但棋力高( gāo)强。这次,我又看了你与井( jǐng)上氏对弈的三局棋谱,更( gèng)加敬服你的非凡器量。若( ruò)是弊人的健康与时间允( yǔn)许的话,我真想去拜访贵( guì)地,与你切磋棋艺。然而事( shì)情可能不允许,我深感遗( yí)憾。我急切盼望你身体强( qiáng)健,完成大礼后,到日本留( liú)学,从而共同不断地研究( jiū)。愿你能在不久的将来荣( róng)升为名人。我的拙劣之作( zuò)一、二册已寄到山崎氏那( nà)里,在你来日之前,若肯为( wèi)我研究一下,我将感到十( shí)分荣幸。你和刘氏下的二( èr)局棋谱,加上我妄下雌黄( huáng)式的评论,已在《棋道》六月( yuè)号上登载,同时综述贵国( guó)棋界现状的文章也冒昧( mèi)登载于上。因此,务必请你( nǐ)谅解。
搁笔之时,谨拜托你( nǐ)向贵国的棋伯诸贤们转( zhuǎn)达我的问侯,遥祝你身体( tǐ)健康!
对于不了解内情的( de)人,恐怕很难想象这是一( yī)位德高望重的著名棋士( shì)写给12岁孩子的信。濑越先( xiān)生求贤若渴的远见卓识( shí)、虚怀若谷的非凡雅量,在( zài)这封信中表现得淋漓尽( jǐn)致。
1928年,濑越先生又派遣高( gāo)徒桥本宇太郎四段来到( dào)北京,正式考察吴清源的( de)棋力。吴清源执黑弈了两( liǎng)局,均获胜。这样,在中日两( liǎng)国有关人士的尽力促成( chéng)之下,吴清源赴日留学一( yī)事最后决定下来。日本方( fāng)面的安排是由望月圭介( jiè)先生作保,吴清源入濑越( yuè)先生门下修业,并由大仓( cāng)喜七郎以2年为期,每月支( zhī)付二百元生活费。
1928年10月18日( rì),14岁的吴清源在母亲和兄( xiōng)长吴浣陪同下,从天津塘( táng)沽上船,告别祖国,向日本( běn)进发。当时中日两国棋界( jiè)都对这个孩子寄予很大( dà)期望,后来的事实说明他( tā)也没有辜负这种期望。
【四( sì)、初到日本】
吴清源初到日( rì)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日( rì)本棋院究竟应授予他几( jǐ)段称号?濑越先生坚持说( shuō)他完全有三段的实力,但( dàn)吴清源只是一个14岁的中( zhōng)国孩子,而日本的棋士14岁( suì)能入段的都极少,如果吴( wú)清源一来就定为三段,许( xǔ)多人感情上接受不了。大( dà)多数棋士坚持认为顶多( duō)授予初段。于是决定按三( sān)段资格进行“试验对局”。
吴( wú)清源第一局对筱原正美( měi)四段,执黑中盘胜。第二局( jú)对秀哉名人(受二子),此战( zhàn)关系重大,因为按当时的( de)规定,九段让三段三子,只( zhǐ)让二子已经是破格对待( dài),这盘棋也就成为年轻棋( qí)手们极为注目的一局。对( duì)局过程中,他们曾络绎不( bù)绝地前来观战。结果吴清( qīng)源四目胜,秀哉名人评论( lùn)说:“黑棋态势极其庄重坚( jiān)实,成功地将优势保持到( dào)了最后,布局堂堂,未给白( bái)棋以可乘之隙,此二子局( jú)可作为快心之杰作。”第三( sān)局,吴清源对村岛四段执( zhí)黑五目胜,被正式定为三( sān)段。
1929-1932,是吴清源去日本后最( zuì)热心学棋的时期。尤其在( zài)黑棋对本因坊秀策、白棋( qí)对本因坊秀荣的对局谱( pǔ)如饥似渴地深入研究。那( nà)一时期,吴清源段位不高( gāo),执黑棋为多,以秀策流为( wèi)主体,战绩辉煌。例如1930升段( duàn)赛以十五胜一败的战绩( jì)晋升四段,1932年的对局成绩( jì)是四十四胜五败一平,晋( jìn)升为五段。升入五段之后( hòu),吴清源执白增多,由于当( dāng)时无贴子的规定,若仍然( rán)依照昔日的小目定式,白( bái)棋无论如何会落后于人( rén)。吴清源开始打出三三或( huò)星的布局,一手占据角地( dì),尽快向边地展开。这种思( sī)路在吴清源看来是理所( suǒ)当然的,但以小目缔角为( wèi)传统的日本棋界却受到( dào)巨大震动。
这一时期的木( mù)谷实,布局总是投在低线( xiàn)位上,但战绩不佳,便不断( duàn)地改为高线位上投子,开( kāi)始“比角地更重视中央势( shì)力”的摸索阶段。这样吴清( qīng)源和木谷实这两位年轻( qīng)的俊杰,在各种棋战中都( dōu)有意识地打破常规,在布( bù)局阶段即占据高位,使对( duì)手大惊失色,当时被称为( wèi)“新布局”,在日本棋界掀起( qǐ)一场革命。吴清源和木谷( gǔ)实运用“新布局”胜率很高( gāo),从而鼓动起人们对它的( de)热情,棋手们纷纷模仿“新( xīn)布局”,棋盘上到处都展开( kāi)壮丽的“空中战”。
从幕府初( chū)期本因坊算砂开始,日本( běn)抛弃中国“座子”制度,开创( chuàng)自由落子。但在三百余年( nián)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以( yǐ)“小目”为基础的模式。“新布( bù)局”的诞生,使“小目”定式所( suǒ)束缚的布局又得到解放( fàng),棋手布局的思维方法获( huò)得自由,棋盘上的世界变( biàn)得更加宽广。日本著名作( zuò)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 xué)奖的川端康成曾写《新布( bù)局的青春》一文,赞扬说:
“木( mù)谷实、吴清源创造新布局( jú)的时代,不仅是二人盖世( shì)天才的青春时代,实际上( shàng)也是现代围棋的青春时( shí)代。新布局仿佛是一阵春( chūn)风,她吹燃起青春独具的( de)创造与冒险的热情之火( huǒ),给棋界带来了绚丽灿烂( làn)的春天。虽然继木谷、吴之( zhī)后,又涌现出了优秀的后( hòu)来者,但是可以想象,象新( xīn)布局时代的木谷、吴那样( yàng)旗帜鲜明地振兴棋坛、划( huà)时代的一代新人还未光( guāng)临。当年木谷、吴创造的新( xīn)布局,是今日弈苑鲜花盛( shèng)开的祥端。”
吴清源、木谷实( shí)以新布局开局,风头强劲( jìn),大家都预感到,今后将是( shì)19岁的吴清源与24岁的木谷( gǔ)实的天下。因为当时吴清( qīng)源连续数年稳居棋手胜( shèng)率榜榜首,而且对局时新( xīn)布局、新定式、新手筋层出( chū)不穷,鬼神莫测,因此被棋( qí)坛称为“鬼才”,怀疑他是日( rì)本棋圣本因坊道策的再( zài)生。道策被日本人推许为( wèi)有“十一段”的实力,即是说( shuō)他要比最高的等级(九段( duàn))还高出两段。由此也可见( jiàn)日人对吴清源的推崇了( le)。而关于“吴清源能不能战( zhàn)胜名人”也逐渐成为人们( men)最感兴趣的话题。
【五、世纪( jì)之战】
当时在日本等级森( sēn)严,低段若想同名人让先( xiān)下,可以说连门都没有。按( àn)照交手棋份,差一段是先( xiān)相先(三盘中两盘执黑),差( chà)二段是让先,差三段是先( xiān)二先,当时的日本只有本( běn)因坊秀哉是九段,八段没( méi)有,七段是濑越宪作和加( jiā)藤信、铃木为次郎。若要让( ràng)五段的吴清源对阵秀哉( zāi),那简直是对名人的侮辱( rǔ)。
为了满足人们期待中的( de)这场世纪之战,擅长大策( cè)划案的读卖新闻社社长( zhǎng)松力正太郎着手运筹此( cǐ)事。首先他同日本棋院协( xié)商举办了日本排名前16位( wèi)的“日本围棋选手权战”,同( tóng)时又签署了冠军将同秀( xiù)哉名人以授先挑战一局( jú),作为名人最后的胜负棋( qí)。吴清源不负众望,一路连( lián)克加藤信、木谷实等高手( shǒu)杀入决赛,与师兄桥本宇( yǔ)太郎争夺最后的冠军。读( dú)卖新闻特地多拿出一些( xiē)费用,将比赛地点选在风( fēng)景区箱根。桥本幸运地猜( cāi)得的黑棋(当时黑棋无贴( tiē)目的规定),但后半盘被逆( nì)转,2目败。一直期待着吴清( qīng)源能与秀哉对局的松力( lì)正太郎社长,最后一天一( yī)直待在观战室,比赛一结( jié)束,立刻上前同桥本紧紧( jǐn)握手说:“多谢了!托您的福( fú),读者实现了名人和吴君( jūn)的对局,可以连载了,桥本( běn)君,谢谢了!”弄得桥本哭笑( xiào)不得。日本各新闻报刊都( dōu)以“不败的名人对鬼才吴( wú)清源的决战”那样醒目的( de)标题大肆宣扬,引得全国( guó)无数围棋爱好者倾心注( zhù)目。
当时,吴清源正处于用( yòng)“新布局”下棋的颠狂时期( qī),思想无拘无束,开局便按( àn)照三三、星、天元的顺序打( dǎ)了出来。不想这种下法引( yǐn)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从而( ér)轰动朝野。原来吴清源的( de)这三手棋与本因坊家的( de)布局教条格格不入,尤其( qí)是三三,在本因坊一门中( zhōng)被定为“禁手”,因此坊门弟( dì)子个个怒气冲天。社会上( shàng)的棋迷们也分为截然两( liǎng)派,一派连连喝采,另一派( pài)则认为岂有此理,“是对名( míng)人的不礼貌”,刹时间抗议( yì)信雪片般地飞到《读卖新( xīn)闻》社。
这时正值“九一八事( shì)变”刚刚过去不久,中日关( guān)系异常险恶。因此这盘棋( qí)从始至终笼罩着“中日对( duì)抗”的强烈色彩,社会上的( de)阴风冷耐阵阵向吴清源( yuán)袭来。正是在这样严峻的( de)情况下,年仅十九岁的吴( wú)清源与日本第一高手展( zhǎn)开世纪性的决斗。
这局棋( qí)从1933年10月16日开始,历时三个( gè)月,直到次年1月19日才宣告( gào)结束。按当时的规矩,名人( rén)有视情况暂停的权利,因( yīn)此对他绝对有利。例如第( dì)八天,秀哉一开始便将预( yù)先考虑成熟的一手棋打( dǎ)出,吴清源仅考虑两分钟( zhōng)便应下一手,而后秀哉长( zhǎng)考三个半小时也未落子( zi),即宣布暂停收兵回营。每( měi)一次暂停后,秀哉召集弟( dì)子们彻底研讨局面,事关( guān)日本和本因坊家的荣誉( yù),坊门弟子全部积极行动( dòng)、出谋献策,必欲将吴清源( yuán)打败而后快!
秀哉身材非( fēi)常瘦小,然而一旦坐在棋( qí)盘前,却又显得无比高大( dà)庄严,自有一种震慑人心( xīn)的气势。面对吴清源的新( xīn)布局,秀哉依旧采用传统( tǒng)的小目套数,步调略给人( rén)以缓慢的感觉。但是他毕( bì)竟技艺精湛、老谋深算,因( yīn)此棋到中盘时,黑棋也只( zhǐ)是略微优势。但是在关键( jiàn)时刻,秀哉打出第一百六( liù)十的“妙手”,吴清源终以二( èr)目败而终局。
关于第一百( bǎi)六十的“妙手”,传说是秀哉( zāi)的弟子前田陈尔四段(当( dāng)时)想出来的,但也一直未( wèi)能得到证实。只是在对局( jú)的最后一天,吴清源抽空( kōng)去厕所时,看到对局休息( xī)室中,秀哉的弟子们黑压( yā)压一片,手中拿着许多棋( qí)谱,都是将收官至终局的( de)各种下法彻底研究透的( de)记录。这也说明秀哉与弟( dì)子们已经事先做了充分( fēn)的准备,所以第一百六十( shí)的“妙手”无疑是集体智慧( huì)的结晶。事隔15年,1948年时濑越( yuè)宪作在一次座谈会上曾( céng)披露说:“这是一桩秘密事( shì)。那时被吴清源打过一手( shǒu)之后,苦思冥想的秀哉回( huí)府后立即召集弟子们,为( wèi)考虑下一手棋研究了各( gè)种打法。结果采用了还击( jī)的那一手(即指第一百六( liù)十手),是前田这个弟子想( xiǎng)出来的……”尽管濑越先生声( shēng)明:“此话非正式,不得发表( biǎo)!”但《读卖新闻》仍旧登报泄( xiè)露出去,结果惹得坊门弟( dì)子们勃然大怒,严厉向濑( lài)越追究责任,濑越无奈只( zhǐ)好辞去日本棋院理事长( zhǎng)的职务。
总之,这局棋影响( xiǎng)之大,在近代日本围棋史( shǐ)上是绝无仅有的。不仅显( xiǎn)示了吴清源的盖世才华( huá),也预告了“吴清源时代”即( jí)将来临。
【六、擂争十盘棋(上( shàng))】
1936年,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 jí)。这是听从山崎有民等友( yǒu)好人士的劝告,他们认为( wèi),在当时中日战争已无可( kě)避免的情况下,吴清源若( ruò)想继续学棋修业的话,不( bù)取得日本国籍,终归难以( yǐ)在日本立足。1945年日本战败( bài)后,吴清源又恢复了中国( guó)国籍。这说明吴清源在日( rì)本棋界始终处于“客籍棋( qí)士”的特殊地位。日本人从( cóng)未忘记他是一个中国人( rén),而中国人也从未忘记他( tā)是自己的亲人,并为他所( suǒ)取得的每一个成就而欢( huān)欣鼓舞。
尽管有濑越宪作( zuò)、山崎有民等友好人士的( de)关怀支持,吴清源在日本( běn)的处境仍十分艰难。“吴清( qīng)源时代”的到来虽然给他( tā)带来巨大声誉,但同时也( yě)使他成为整个日本棋界( jiè)的“对立面”。“打倒吴清源”已( yǐ)成为所有日本专业棋手( shǒu)的座右铭。随着中日战争( zhēng)的逐渐深化,一些怀有狭( xiá)隘民族情绪的日本人不( bù)时向吴清源发动攻击和( hé)咒骂,甚至发生过投寄恐( kǒng)吓信、往家里扔石头等事( shì)件。
“吴清源时代”的到来是( shì)与秀哉名人的引退联系( xì)在一起的。1938年秀哉决定引( yǐn)退之际,将世袭三百余年( nián)之久的“本因坊”名位转让( ràng)给日本棋院。有关秀哉这( zhè)个决定的原因历来众说( shuō)纷纭,但主要是吴清源、木( mù)谷实等青年俊杰的崛起( qǐ),本因坊一门却无相应的( de)人才足以对抗。秀哉深感( gǎn)已无法保持“本因坊”的无( wú)尚荣誉,遂忍痛作出上述( shù)决定。
秀战引退之后,日本( běn)棋坛九段、八段位上空无( wú)一人,七段位除濑越、铃木( mù)、加滕三长老外,年轻的棋( qí)士只有木谷实和吴清源( yuán)。谁是日本棋界最强者?《读( dú)卖新闻》就此举办“吴清源( yuán)、木谷实擂争十局棋”。为了( le)始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 qì)氛,决定主要选用座落在( zài)镰仓的建长寺、圆觉寺等( děng)作为对局场所,这就是日( rì)本围棋史上著名的“镰仓( cāng)十盘棋”。
1939年9月28日,“镰仓十盘( pán)棋”第一局揭幕。木谷实执( zhí)黑,一改“新布局”的风格,占( zhàn)低位坚实取地。吴清源则( zé)潇洒地捷足先登,构成大( dà)模样,黑棋就此陷人苦战( zhàn)。谁知吴清源在第一百二( èr)十手时,不慎走出失着,木( mù)谷实猛烈反击造成大劫( jié)。此时双方均呕心沥血殊( shū)死拼杀,其间木谷实甚至( zhì)鼻孔流血昏倒数次。打劫( jié)的结果白棋净损七目,败( bài)局已无可挽回。不想在收( shōu)官的紧要时刻,木谷实也( yě)走出失着,吴清源再次挑( tiāo)起劫争,终于实现逆转,获( huò)两目胜。这是一场势均力( lì)敌、从始至终苦战不休的( de)胜负大较量。
“镰仓十局棋( qí)”至1940年10月第六局下完后,吴( wú)清源五胜一败,将木谷实( shí)的交手棋份降为“先相先( xiān)”(即在以后的交手中,木谷( gǔ)石三局中两局执黑)。
“擂争( zhēng)十盘棋”可以说是一场悬( xuán)崖上的决斗,特别是在争( zhēng)夺棋界第一把交椅的擂( léi)争胜负中,胜者名扬四海( hǎi)、誉满天下;败者一蹶不振( zhèn),棋士生命就此断送。对于( yú)吴清源来说情况更为严( yán)酷,因为他是客籍棋士,一( yī)旦被人打下擂去,就将身( shēn)败名裂,东山再起的机会( huì)实际上微乎其微。
尽管如( rú)此,吴清源在十多年时间( jiān)内,与日本当代所有的最( zuì)强棋士轮番决斗了十回( huí),下了近百局“十盘棋”,将他( tā)们一一降服于脚下。可以( yǐ)说他的无与伦比的光辉( huī)业绩,正是在“擂争十盘棋( qí)”中建立起来的!
继“镰仓十( shí)盘棋”之后,1941年,吴清源与雁( yàn)金准一八段再次进行“十( shí)盘棋”角逐。雁金准一是当( dāng)时在野的棋界最长老,德( dé)高望重,有“力战之雄”的美( měi)称,这次决斗是应雁金氏( shì)的要求举行的,由于吴清( qīng)源当时只是七段,交手棋( qí)份应为“先相先”,但雁金表( biǎo)示:“想与吴清源以分先对( duì)弈一次。”以长老的身份,承( chéng)诺与后辈的棋手分先对( duì)局,即已表明他的不平凡( fán)的雅量。第五局结束,吴清( qīng)源四胜一败遥遥领先,第( dì)六局如果获胜,便可将雁( yàn)金降格。有关人士考虑到( dào)雁金先生的名声,决定将( jiāng)以后的对局全部终止。
接( jiē)着《读卖新闻》社又物色藤( téng)泽库之助六段与吴清源( yuán)对垒。藤泽的棋风简朴坚( jiān)实,若执黑先投,从不给白( bái)棋以可乘之隙,因此被赞( zàn)扬为“黑先无敌”。但他与吴( wú)清源相差两段(吴清源此( cǐ)时已升入八段),故规定对( duì)局为“定先”(即藤泽始终执( zhí)黑)。赛前大多数人估计,黑( hēi)棋会以9:1或8:2的压倒优势获( huò)胜。结果吴清源四胜六败( bài),保持“定先”的棋份不变。
【七( qī)、擂争十盘棋(中)】
中日战争( zhēng)的最后两年,吴清源为生( shēng)活所驱使,整日颠沛流离( lí)日本各地,完全脱离了棋( qí)艺生涯。在他的心目中,驰( chí)骋棋坛的日子已经一去( qù)不返了,自己的棋坛生涯( yá)已经就此结束。战败后的( de)日本一片凋蔽,然而有志( zhì)之士也在废墟上计划复( fù)兴大业。1947年7月,《读卖新闻》社( shè)派人寻访吴清源,敦请他( tā)出山回归棋界,并希望他( tā)与桥本宇太郎八段进行( xíng)“擂争十盘棋”对局。
1947年8月26日( rì),第一局拉开战幕。吴清源( yuán)虽然执黑先行,但毕竟两( liǎng)年多没下过棋了,结果稀( xī)里胡涂败下阵来。支持吴( wú)清源的人大失所望:当年( nián)的吴清源哪里去了?难到( dào)天下无敌的吴清源时代( dài)就此终结了吗?第二局吴( wú)清源执白仍不见起色,尽( jǐn)管他在心里大声疾呼:“绝( jué)不能输!”但弈至中盘,行将( jiāng)崩溃的白棋七零八落,已( yǐ)呈必败无疑之势。谁知桥( qiáo)本宇太郎突然开始失常( cháng),错着缓手迭出,吴清源终( zhōng)于枯木逢春、乾坤倒转,侥( jiǎo)幸获一目胜。濑越宪作当( dāng)时十分生气,说:“桥本简直( zhí)是异常,这样好的棋要是( shì)再输掉,马上给我赶出门( mén)去!”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 yī)种说法:一到桥本先生该( gāi)落子时,不知从哪里传来( lái)阵阵鼓声,妨碍他继续思( sī)考。也有人说:当桥本先生( shēng)思考时,蜘蛛就从房顶上( shàng)垂落下来,倒挂在他的眼( yǎn)前……。从第三局开始,吴清源( yuán)终于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mù),顺风满帆势如破竹,至第( dì)八局结束,六胜二负将桥( qiáo)本打到“先相先”的地步。
1948年( nián),《读卖新闻》社又举办吴清( qīng)源对岩本薰“擂争十盘棋( qí)”决斗。岩本薰棋风清淡强( qiáng)韧,有“撒豆棋”之称,当时他( tā)从桥本宇太郎手中夺得( dé)“本因坊”桂冠,正值巅峰时( shí)期。但吴清源毕竟技高一( yī)筹,鏖战至第六局时已五( wǔ)胜一败,将岩本薰本因坊( fāng)降了一格。
1949年,藤泽库之助( zhù)在棋士升段大赛中由八( bā)段晋升九段,成为“当代第( dì)一人”(秀哉去世后,日本唯( wéi)一的九段)。他是日本历史( shǐ)上第一位由升段赛诞生( shēng)的九段,这是他的终身荣( róng)耀。由于战前吴清源曾在( zài)“十盘棋”擂台上将他击败( bài)过,交手棋份为“定先”,因此( cǐ)日本棋院不得不考虑,藤( téng)泽都升为九段,吴清源岂( qǐ)能搁置在八段位上而不( bù)顾呢?于是决定举行“吴清( qīng)源对六、七段选拔十盘棋( qí)”,即集中10名年轻的高段棋( qí)手(四名六段、六名七段),让( ràng)他们轮番向之挑战,作为( wèi)吴清源的“九段升段试验( yàn)比赛”。按照规定,吴清源除( chú)对高川格、前田陈尔两位( wèi)七段执黑外,于其它八名( míng)六、七段高手均执白棋,而( ér)且没有贴目的规定。结果( guǒ)吴清源八胜一败一平,被( bèi)日本棋院赠授九段,时年( nián)36岁。
这样,《读卖新闻》社以“争( zhēng)夺真正的名人位之决斗( dòu)”为题(日本过去的传统是( shì)一个时期只能有一个九( jiǔ)段,也称名人),立即着手筹( chóu)划“吴对藤泽擂争十盘棋( qí)”的计划。这对吴清源来说( shuō)无所谓,但藤泽却迟迟不( bù)肯应战。《读卖新闻》社无奈( nài),只好又勿忙制定吴清源( yuán)对桥本宇太郎的第二次( cì)十盘棋计划。当时桥本刚( gāng)从岩本薰手里夺回了“本( běn)因坊”位,正积极创立与日( rì)本棋院齐名的关西棋院( yuàn),是风云一时的实力人物( wù)。交手棋份为“先相先”(桥本( běn)三盘中两盘执黑),结果吴( wú)清源五胜三败二平。
自从( cóng)吴清源和藤泽库之助升( shēng)入九段之日起,就命里注( zhù)定要进行一场你死我活( huó)的较量。经过两年时间的( de)交涉,藤泽终于同意应战( zhàn)。这次十盘棋,曾被称为“昭( zhāo)和二十年代最大的争棋( qí)”。分先对局,结果吴清源七( qī)胜二败一平,将藤泽降为( wèi)“先相先”。虽然赛前《读卖新( xīn)闻》社以“争夺真正的名人( rén)位之决斗”为题组织比赛( sài),赛后却闭口不谈授予吴( wú)清源名人的事,因为将“名( míng)人”这么至高无上的荣誉( yù)授予一个中国人,是大部( bù)分日本棋手不能接受的( de)。但通过这次决斗,实际上( shàng)吴清源已成为日本棋界( jiè)的“第一人”了。1952年,吴清源与( yǔ)藤泽库之助再次进行“擂( léi)争十盘棋”,交手棋份为“先( xiān)相先”。弈至第六局,吴清源( yuán)五胜一败,将藤泽击退到( dào)定先的地位。据说第六局( jú)时,藤泽害怕被击败后有( yǒu)损日本棋院的名誉,故而( ér)怀揣辞呈前来对局,如此( cǐ)重大的比赛对棋手产生( shēng)的沉重压力,于此可见一( yī)斑。
【八、擂争十盘棋(下)】
1953年,《读( dú)卖新闻》社继续主办吴清( qīng)源对坂田荣男的“擂争十( shí)盘棋”。当时的坂田八段是( shì)后进棋士中的杰出代表( biǎo),在各项棋战中都取得超( chāo)群的成绩,他那剃头刀般( bān)犀利的棋风、略带苦涩味( wèi)的坚忍意志,都预示着他( tā)的全盛时期即将到来(后( hòu)来曾达成“本因坊”七连霸( bà),职业生涯共夺得64个冠军( jūn))。广大棋迷也都热切地期( qī)望,吴清源与坂田进行一( yī)场正式的生死决斗。在这( zhè)场举世注目的棋战中(先( xiān)相先),吴清源以六胜二败( bài)的成绩将坂田降格到“定( dìng)先”而高奏凯歌。
至此,吴清( qīng)源已横扫日本棋坛。但还( hái)有一个人当时已4次获得( dé)“本因坊”冠军,他就是高川( chuān)格。高川的棋风被人称作( zuò)“流水不争先”,但严谨的大( dà)局观和良好的均衡感觉( jué),使他前后共获得9次“本因( yīn)坊”的头衔(这一纪录,直到( dào)40年后才被赵治勋打破),因( yīn)此被授予名誉本因坊称( chēng)号,荣膺第二十二世本因( yīn)坊,号秀格。战后吴清源丧( sàng)失日本国籍以及日本棋( qí)院正式会员资格,只被赠( zèng)予“名誉会员”称号,因此他( tā)不能参加每年一度的“本( běn)因坊”战的角逐。但人们常( cháng)说:“吴清源若参加‘本因坊( fāng)’战,肯定是稳操胜券!”为此( cǐ),主办“本因坊”战的《每日新( xīn)闻》社决定:自1952年起,每年举( jǔ)办吴清源与“本因坊”无贴( tiē)目的三盘棋对局。到1955年,吴( wú)清源与高川格在“三盘棋( qí)”中,共角逐十二局,吴清源( yuán)十一胜一败。因此吴清源( yuán)又成为高踞“本因坊”之上( shàng)的超级棋士。在人们的印( yìn)象中,高川格只要与吴清( qīng)源交手是上来即输,因此( cǐ)普遍认为他不是吴清源( yuán)的敌手。但是纵观日本棋( qí)坛,已经找不出能与吴清( qīng)源分庭抗礼的人,因此《读( dú)卖新闻》只得将高川格拉( lā)出来,作为吴清源“擂争十( shí)盘棋”的最后压轴大戏。1955年( nián)7月,《读卖新闻》社发出如下( xià)通告:
经常为读者介绍最( zuì)高对局的敝社,决定再次( cì)举办吴清源九段与高川( chuān)本因坊秀格擂争十盘棋( qí)之决战。天才盖世的吴清( qīng)源自崭露头角以来,人们( men)连年不断地惊呼:谁能击( jī)败吴氏?然而被视为当代( dài)最强者的雁金、木谷、桥本( běn)、岩本、藤泽、坂田等老将新( xīn)秀皆败于吴氏手下。嗣后( hòu),正值众称吴氏难寻轩轾( zhì)之敌的时刻,一位孜孜不( bù)倦地埋头钻研技艺、终于( yú)打破前人纪录、建立了“本( běn)因坊”四连霸伟业的人出( chū)现了,他就是高川氏。因此( cǐ),敝社在此宣布:又一场世( shì)纪性的决战将震惊天下( xià)!
这一次决战的结果,吴清( qīng)源在第八局结束,已经六( liù)胜二败,将二十二世本因( yīn)坊秀格降服。
在与高川十( shí)番棋大战后,吴清源又参( cān)加过三期“日本最强决定( dìng)战”,获两次冠军,一次季军( jūn)。1961年,47岁的吴清源遭遇车祸( huò),并留下后遗症(据说是因( yīn)日本医生仇视吴清源,在( zài)治疗过程中故意拖延而( ér)耽误了治疗最佳时间)。后( hòu)因年事过高和健康问题( tí)在各种新闻棋战中成绩( jì)欠佳,七十岁时宣告引退( tuì)。
吴清源自战前的“镰仓十( shí)盘棋”开始独霸擂台,连续( xù)15年将日本所有超一流棋( qí)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 fèn),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 xiān)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 duàn)的“定先”。这15年,是他建立辉( huī)煌业绩的全盛时代,因此( cǐ)被称为“昭和之棋圣”。
1987,日本( běn)《围棋俱乐部》征求当时10位( wèi)超一流棋手,如加藤正夫( f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大竹( zhú)英雄等人的意见:谁是围( wéi)棋史上最强者?虽然也有( yǒu)人举出道策、秀策,但他们( men)10人全票推认吴清源最强( qiáng)! 因为在他全盛时期是所( suǒ)向无敌的。武宫正树曾推( tuī)崇吴清源是代表昭和时( shí)代的伟大巨人。他说:“吴先( xiān)生富于独创性,他创造的( de)新手、新定式不胜枚举。如( rú)果说现在我们作为职业( yè)棋手感到很光彩,有一半( bàn)是托了吴先生的福,那也( yě)并非言之过份。吴先生给( gěi)予现代围棋界的影响就( jiù)是这么巨大!”